期货纱有价无市 中间商有点悲观
据青岛、宁波、广州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馈,节后进口纱市场询价、出货很不理想,特别是4-6月印度、越南、印尼等“期货纱”签约较11、12月份明显低迷。据一些外商、中间商统计测算,1月份抵港的外纱环比降幅或超过8,持续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,但由于近期港口棉纱FOB、CNF及清关后报价较大幅上涨,织布厂、服装厂承压减缓或暂停采购,无法跟进。
浙江某织造企业表示,被节后越南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等“期货纱”报价大涨打了个措手不及,特别是C21S-40S包漂包染进口纱不仅涨幅更大,而且2/3月份船期可选择的货源不多,因此目前询价、采购的是国产普梳中低支纱;一些棉纱中间商也反映,因印度、越南棉纱外盘报价持续高位盘整,几乎无法,但由于国外纱厂、出口商在棉价和产能的支撑下“不低头”,贸易商只能硬顶着,有价无市是当前进口纱市场的主要特征。
部分棉纱中间商、织布厂表示,如下三个因素决定进口棉纱短期“易稳难跌”,FOB、CNF、CIF的报价仍无法被包括中国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国买方接受,纱厂、出口商、贸易商的苦日子仍将延续。其一、美棉、印度棉互为参考、互为支撑的格局不变,ICE主力合约上试77.40美分/磅、78美分/磅的目标不变;、印度棉虽然上市量已超过50,但美棉“超卖”和经济、消费回暖的“牵引”下,近日S-6的轧花厂已突破80美分/磅,纱厂的利润持续缩水,纱价持稳乃至上调成为必然;其二、2017年国储棉轮出进入,按公告:每天3万轮出量,轮出时间为3月6日至8月底,推此推算,今年轮出计划总量或超过350万,从品级、品质及配棉情况来推断,40S及以下精梳、普梳纱的产量将再度“井喷”,与进口棉纱形成竞争;其三、从年后上下游产业的反馈来看,2017年信贷收紧、流动性减弱的趋势明显,不利于国内布厂、中间商、服装厂、贸易公司等订购“期货纱”,原料随用随买、看单采购仍是大趋势。
期货纱有价无市 中间商有点悲观 本文被阅读 1233 次
上一条:成本不断拉涨 人棉纱步步追高 | 下一条:内地植棉面积或将增加 混纺纱利润好于纯棉 |